全市镇级经济工作会议于昨天召开。去年,我市镇级经济发展迅速,在工农业生产、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屡创佳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次会议上,镇级经济实力居前列的镇(街)领导成为会场中的“明星”,他们是江门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弄潮儿”,本报记者专访了其中的5位代表,请他们谈谈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
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主任何国俊:
工业强街 三产旺街
会城街道是我市首个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过亿元的镇(街)。何国俊介绍说,2002年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目标后,5年来,会城大力发展镇级经济不动摇,一年一个新台阶,去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58.45亿元,增长23.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12亿元,增长26.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30万元,增长25.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148万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610万美元,同比增长23.85%。经过近几年发展,会城街道的特色优势产业不仅成型,而且越做越大,出现食品、生活用纸、五金不锈钢、电子电器、仿古家俬“五大优势产业”共同发展、共同壮大景象。
谈及今后发展目标,何国俊说,会城街道已确立了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工业总产值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何国俊表示,要实现以上经济发展目标,会城街道将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工业平台载体建设,突破土地瓶颈制约。重点是推行选商引资、产业招商工作,多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并且占地少、发展潜力大的项目,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二是做强“广东省食品专业镇”,促进食品产业集聚扩张升级。会城已被授予“广东省食品专业镇”称号,将重点扶持南方李锦记公司增资扩产,争取吸引两到三家大型食品公司项目落户会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食品产业;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群象效应”。继续加快街道“五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扶持各产业的重点企业,如李锦记集团、维达纸业、金泽集团、日新不锈钢公司、金瓶不锈钢公司、松下电子、北部精机、宝利家具等进行增资扩产和进行技术改造;四是优化“五大专业市场”,力促三产发展。根据街道确立的“工业强街,三产旺街”发展战略,在发展三产方面,今后将重点加快水果食品批发市场、三鸟批发市场、古典家具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汽车(摩托车)市场的改造升级和管理优化,确保专业市场上档次、上水平。 (本报记者 赵焕明)
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瑞鹏:
当好“优二进三”的先行者
环市街地处江门市中心城区区,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去年,全街实现生产总值27.15亿元,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了蓬江区首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镇(街)。
向空间要发展
何瑞鹏说,由于地处中心城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仅有限而且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环市街道明确提出“集约用地,向空间要发展”的要求,来抓招商载体建设工作。
自主创新助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优二”经济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增资扩产成为了实施四大“百亿工程”的有效途径。例如,该区白石兴江转向器公司就与清华大学合作成功研发了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该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预计该项成果投产后将会新增产值约3000万元。
抓城市经济促第三产业发展
地处中心城区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成熟等,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何瑞鹏说,他们一边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北新区的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一边培育发展江沙路汽车专业市场,同时还培育建材专业市场和打造迎宾路中央商务区。这几个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不仅凝聚了北新区的人气,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且将江沙路发展成为了五邑地区最具规模的汽车销售专业市场,目前,该市场已聚集了40多家汽车销售企业,经营商铺200多间,经营品牌总数达50多个,2007年,该市场销售额达30亿元,实现税收3800万元;力争将中邦建材市场培育成为江门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经营品种最齐全的家居建材专业市场。另外,该街道还以逸豪酒店进驻为契机,重新定位迎宾路的发展方向,围绕证券业、金融业、高新科技产业等总部经济为招商重点,计划将其打造成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同时,鼓励双龙村、东风村盘活土地资源,先后兴建了双龙广场大酒店和东风大酒店,为发展城市经济拓展空间。
何瑞鹏说,在经济工作中,他的体会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掌握和发挥“沟通、协调、支持、共享”的市辖区工作规律,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支持,并以此为基础,提前介入,正确引导,培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强化投资环境也是生产要素的观念,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经营环境。 (本报记者 杨慧敏)
鹤山市沙坪街道办事处主任李运强:
以招到优质“三产”项目为骄傲
为配合市委“东移、北拓、南进”战略,去年以来,沙坪党工委、办事处把经营好“东部城区经济圈”作为中心任务,积极配合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主动出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由于我们找准了方向:发展以鹤山公园为核心,以大型房地产项目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主体,集商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东部城区经济圈”。因此,我们沙坪党政班子领导走出去,换脑筋,不再是以招到多少个大型工业项目作为业绩衡量标准,而是以招到大型优质“三产”项目为骄傲。
引进36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目前,作为“东部城区经济圈”核心的鹤山公园已竣工,作为“东部城区经济圈”的龙头产业,方圆、银雁、坚美园三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50亿元,已经全部进场。目前为止,银雁房地产项目工程进度已经过半,方圆全面施工,坚美园已经推出首批洋房。去年1-12月份,全街引进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其中新上项目26个(其中“三产”项目比例近半),增资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3.1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98亿元,同比增长了67.791%,其中实际利用民资5.13亿元,同比增长61.73%;实际利用外资2302万美元,同比增长12.84%,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建设好“东部城区经济圈”
今年,沙坪街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巩固与优化第二产业,加大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广大农村积极发展服务业,配合“城区东移”战略,进一步完善规划并建设好“东部城区经济圈”。
首先,我们要抓住鹤山大道、人民路改造为柏油大道的契机,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把道路两旁的商铺改造成为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其次是发展物流业,利用好滨江大道和鹤山港,大力发展物流业。三是发展房地产业,利用鹤山公园建成这个大好机遇,优先围绕公园这个环境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房地产业,完善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东部城区经济圈”。四是要加快城区“退二进三”(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污染大的工业项目逐步退出,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要加快进入)步伐,构建经济良性循环、跨越式发展的格局。 (本报记者 冯瑶君)
新会区双水镇党委书记李协民:
继续做好发展循环经济大文章
双水镇,是新会区继会城街道后又一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镇(街)。李协民介绍说,双水镇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临港优势,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拆船钢铁、电力和造纸三大工业板块实现高效、平稳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7.9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工业总产值100.31亿元,增长23.37%;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26万元,增长30.65%;实际利用外资民资40980万元,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增长33.2%。在江门地区,双水镇也是首个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和财政收入超1亿元“双超”的农村镇。
以循环经济为发展主线
谈及发展镇级经济的主要经验,李协民说,解放思想,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是双水镇去年镇级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介绍,去年初,新会区委、区政府向双水镇提出力争当年实现双超(即财政超1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要求。镇党委面对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了自身优势:首先,拆船钢铁公司是全国循环经济的试点单位,其次,纸业基地是今后全省长远发展的三大纸业基地之一,又是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去年12月又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园区。在一个镇区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是双水镇发展的亮点,也是实施经济快速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该镇依托优势,提出以循环经济为主线,加快拆船、电力和造纸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由于发展思路明确,通过努力,三大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去年,拆船钢铁业税收同比增长80%,纸业产业税收同比增长50%,电力方面税收实现1.36亿元,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提供了重要保证。
以大项目促大发展
李协民说,双水镇已确立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全镇生产总值将增长18%以上,工业产值将增长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增长20%以上等。为确保指标任务顺利完成,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打好循环经济牌,打造特色经济产业群。今后将坚持推进自身产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发展模式,通过抓住双水拆船钢铁总公司和双水发电厂为产业龙头,带动钢铁、造纸两个产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推进循环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升级的良性发展格局的发展策略,实现规模化发展;二是以大项目促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聚能量。重点抓紧抓好大企业的上马和增资扩产工作,协助企业努力缩短项目从投资到投产建设周期,推进产业集群不断扩容和各板块规模化发展。如电力方面,重点配合做好电厂三期(1×60万千瓦机组)热电联供项目工程建设,促进项目年内动工兴建。造纸方面,将推进维达纸业、中顺纸业、振隆造纸等投产大项目增资扩产,同时促进华泰纸业、阿博特相底纸两项目年内动工;三是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将发挥大项目效应,推介投资环境,并且加快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本报记者 赵焕明)
台山市台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陈增辉:
大招商 招大商
去年,台城坚持“工业强街、项目兴街”的发展战略,树立“既要大招商,又要招大商”的观念,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利用直购电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把客商招引到这里来落户。
发挥直购电优势
去年4月12日,台城街利用台山是中国南方第一个直购电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佛山市南海区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投资环境暨直购电优惠政策推介会,吸引了120多位企业家前来参加,大大提高了台城的知名度,现在已有10多家企业与我们展开实质性的投资洽谈。其次,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特色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催生新的招商源。冠荣、台澳、富诚铝业等公司是台城街的大型企业,需要一批上游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我们抓住了这一有利条件进行招商,先后引进了冠立、冠辉等一批企业。由于本地的产品配套,这几年,冠荣、台澳、富诚三家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去年,富诚共生产汽车轮毂150万个,冠荣生产烧烤炉220万套,两企业的出口额均居江门市同行业前列。第三,台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街道共有台企39家,投资总额2.35亿美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企有11家,去年台城街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其中有3家是台企。第四,汽配专业镇建设进展顺利。这几年,台城保持一年引入一家汽配企业的速度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台城的汽配产业发展迅速,现在全街道共有汽配企业11家,已投产6家,在建5家,去年汽配产值达9亿元。
增加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
今年,台城继续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狠抓招商引资,加快产业的集聚和专业镇建设,力争今年财政收入增幅超21%,达到1.9亿元。一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力以赴促进现有已落户的大项目早日动工,早日投产,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二要大发展园区建设,争取把北坑区打造为上档次园区。三要壮大支柱产业。要充分利用直购电试点优惠政策和中心城区的有利条件,着力培育铝型材、汽车配件、烧烤炉具制造等支柱产业,打造汽配专业镇。同时还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房地产开发、酒店、物流、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多渠道培植地方税源。四是要增加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力争今年再增加一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